教育部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
2024-01-26 16:41: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教育部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
教育部于15日印发通知,决定组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的咨询和辅助决策左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决策水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覆盖所在片区省份的重大活动,对片区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
一、具体职责
此项通知具体明确了咨询委员会的五项具体职责:
1.开展实践调查
为保障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被及时发现并适当干预,委员会必须建设完善的调研体系和监测机制,开发适合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评测工具库。
2.组织科学研究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很有可能会对我国未成年人造成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
委员会必须针对新形势下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3.引领服务发展
大中小学生群体的数量庞大,且心理需求不尽相同,委员会亟需创新发展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伟大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4.为政策提供咨询和决策参考意见
委员会的组织成员均为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其又在心理学中专攻各个不同领域,对于大中小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健康问题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组织成员对于国家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相关制度适宜有着重要意义,既是参与者也是领路人。
5.增强科普、宣传力度
委员会组织成员当分类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等群体进行科普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引发启示
从目前我国对于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视性来看,心理服务与咨询领域将处于一个长期向好的状态,它的发展意味着社会在精神卫生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组委会的成立意味着校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日臻完善,而就职于大中小学校内的教职员工也应趁此机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增强自身的心理服务能力,尤其是对于班主任与辅导员来说,不但有着教书的责任,更有着育人的义务,有相当一部分的精力将花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唯有掌握更专业的心理干预与疏导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而与此相关的“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健康指导”证书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满足教职员工的需求。
对于非专业群体而言,这两类证书足以使其窥得心理学领域的一角,以此优化自身在工作中的服务能力。
三、结语
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一直处于一个居高不下的情况,不止如此,由于其生活中也会遇到诸多超出自身解决能力之外的问题,故而在心理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对待这一问题都应寻求一个更合理的视角来看待,并采取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来处理。
特别声明: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留言进行删除;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健康